位置: 魚池鄉
景點名稱: 日月潭
地址: 魚池鄉水社村中山路61號
景點特色: 日月潭是全台知名天然湖泊,海拔760公尺,四周群山疊翠,氣勢恢宏;湖光山色,景致如畫。潭中盛產各種魚類,味道鮮美,潭邊美景更是不勝枚舉,四時晨昏都有不同的景致。是國內最大內陸湖。
路程導引: 開車路線
南下路線:
國道1號→中清交流道→中彰快速道路→台14→台21→魚池→日月潭
北上路線:
國道3號→草屯交流道→台14線→台21線→日月潭
日月潭1(另開新視窗)
日月潭1
日月潭2(另開新視窗)
日月潭2
日月潭3(另開新視窗)
日月潭3
日月潭4(另開新視窗)
日月潭4
日月潭5(另開新視窗)
日月潭5
日月潭6(另開新視窗)
日月潭6
日月潭7(另開新視窗)
日月潭7

景點名稱: LaLu島(拉魯)
景點特色: 周邊新設觀景步道供參觀,原島保留地震地貌設有解說牌並改名為「拉魯島」


 
LaLu島(拉魯)1(另開新視窗)
LaLu島(拉魯)1
LaLu島(拉魯)2(另開新視窗)
LaLu島(拉魯)2
LaLu島(拉魯)3(另開新視窗)
LaLu島(拉魯)3
LaLu島(拉魯)4(另開新視窗)
LaLu島(拉魯)4

景點名稱: 德化社
 
 
景點特色: 大多為舊式建築,經規劃後成為具有原住民特色的街道,道路呈T字型,兩旁陳列各項手工藝品供遊客選購。
 
德化社1(另開新視窗)
德化社1
德化社2(另開新視窗)
德化社2
德化社3(另開新視窗)
德化社3
德化社4(另開新視窗)
德化社4

景點名稱: 文武廟
電話: 049-2855122-023
地址: 魚池鄉水社村中正路63號
景點特色: 文武廟建於民國21年,是日月潭的周邊景點之一,位於日月潭的北山腰上,因祭祀孔子、關公而得名。廟宇依山方向而建,氣勢宏偉,從大門到內殿須拾級而上。
 
文武廟獅子(另開新視窗)
文武廟獅子


 

 

景點名稱: 玄光寺
地址: 南投縣魚池鄉日月村中正路280號
景點特色: 蔣中正總統命令蓋玄光寺奉安所,決定建於日月潭。民國44年佛教代表前往日本慈恩村迎回玄奘大師之舍利將之安座在玄光寺,玄光寺座落青龍山,遠觀寰宇、鍾靈吉地,湖光山色盡收眼底。民國56年擇山興建玄奘寺,玄奘利奉安在玄奘寺中。
 
玄光寺(另開新視窗)
玄光寺

 

位置: 魚池鄉
景點名稱: 慈恩塔
景點特色: 位於日月潭青龍山頂,塔頂高度達海拔1000公尺,為日月潭最高點。本塔為寶塔式建築;登塔可縱觀日月潭風光。因921地震損毀未開放。
 
慈恩塔(另開新視窗)
慈恩塔

 

景點名稱: 水上游泳池
景點特色: 南投縣政府為推展更新日月潭帶動觀光,特興建親子戲水池,於1999日月潭觀光季期間的8月21日開幕,是亞洲最大水上游泳池,為日月潭風景區增加了休閒活動的去處。
 
水上游泳池1(另開新視窗)
水上游泳池1
水上游泳池2(另開新視窗)
水上游泳池2
水上游泳池3(另開新視窗)
水上游泳池3
水上游泳池4(另開新視窗)
水上游泳池4

 

景點名稱: 台灣山地文化村
地址: 南投縣魚池鄉中山路(德化社對面)
景點特色: 原住民物品展示。
主要產品
1.原住民文物:多為原住民文物的展示處。
 
台灣山地文化村a(另開新視窗)
台灣山地文化村a
台灣山地文化村b(另開新視窗)
台灣山地文化村b
台灣山地文化村c(另開新視窗)
台灣山地文化村c
台灣山地文化村d(另開新視窗)
台灣山地文化村d

 

景點名稱: 孔雀園
地址: 南投縣魚池鄉中山路174號2F
景點特色: 日月潭風景點之一,國內最大。
 
孔雀園1(另開新視窗)
孔雀園1
孔雀園2(另開新視窗)
孔雀園2
孔雀園3(另開新視窗)
孔雀園3
孔雀園4(另開新視窗)
孔雀園4

 

布農族-地理分佈
空白圖片
位置: 信義鄉
網址: http://www.apc.gov.tw
特色: 布農族分佈在埔里以南的中央山脈及其東側,直到知本主山以北的山地,是部落的散居社會。

布農族分為六大社群:卓社群(南投縣玉山一帶)、卡社群(南投縣東部山區一帶)、丹社群(南投與花蓮縣界一帶)、巒社群(南投縣、嘉義縣界玉山一帶)、郡社群、搭科布蘭郡(簡稱蘭社群,在今中央山脈南投,人數較少)。

現今布農族的分佈地以南投縣信義鄉最多、其次為花蓮卓溪鄉,另外還有分佈於高雄縣桃園鄉、台東縣海端鄉。

總人口數近四萬多人(民國九十二年資料)。
布農人喜歡山居,高山深處常有他們的聚落。是父系社會,行大家族制。
布農族-地理分佈
布農族-地理分佈

特色: 台灣原住民當中,最先被國際人士知曉的,是以「八部合音」聞名於世的布農族。
西元1952年日本的音樂學者黑澤隆朝將布農族的Pasibutbut(祈禱小米豐收歌)寄至聯合國的文教組織, 當代的知名音樂學者聽了之後,驚訝於古老的部落為何會有如此繁複的和音,當時西方的音樂學家認為音樂的起源是由單音、雙音而發展至和音的理論也不攻自破,從此重寫了音樂起源說的論點。每年十一~十二月之間,布農人舉行小米播種祭,為了祈求小米能夠豐收,因此社裡的男子圍成一圈,一起合唱「祈禱小米豐收歌」。族人相信,歌聲越好天神越高興,今年的小米就會結實累累。因此,每一個人都以虔敬的心情唱著。歌聲一開始,其實只有四部合音,但當音域高到某一個層次時,軌出現了八個不同的音階,因此被世人稱之為八部合音。這也是目前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和音方式,台灣原住民的音樂堪稱世界音樂的瑰寶。

除了「祈禱小米豐收歌」,布農族的器樂演奏是原住民族當中保存最完善的一族。

布農族主食是米、小米、稗、玉蜀黍、蕃薯、芋頭等。將米及小米煮飯,玉蜀黍則磨成粉使用。副食品有獸肉、魚類、豆類、蔬菜、野菜。鳥獸或魚肉只有在祭典或人有出外打到獵物時才得以享用。布農族多採集野生植物或昆蟲、鳥卵,副食多仰賴此類食物。另外像竹筍、木耳、野菜、山小米、山棗、野橘等也是重要採集物。




衣著男子以鹿皮為衣料,盛裝時另加鹿皮縫成臂套與帽子,主要在祭典時穿著。另一種是以黑、藍色為底的長袖上衣,搭配黑色短裙。另外,皮衣、皮帽也是布農男子主要的服飾。女子的服飾以漢式的形式為主,藍、黑色為主色,在胸前斜織色鮮圖豔的織紋,裙子亦以藍、黑色為主,常衣窄袖常裙,肩袖以刺繡滾邊,下穿圍裙膝褲。布農女裝則是以黑布或紅布纏頭。布農族在衣飾上的織紋、多用黃、紅、黑、紫四色互為配而成條紋,配色非常調和美麗,刺繡技術較複雜而精巧。手環分男用和女用,男用手環是以洋銀或黃銅做成環狀物,女用則採藤或草蔓編成手環飾物。

布農族;生命儀禮與歲時祭儀。前者包括(M)Indohdohan(嬰兒節)或Masuhaulus(戴項鍊祭)、Magalavan(Mangaul)(小孩成長禮)、Mapasila(婚禮)、Mahabean(葬禮)等。歲時祭儀是另一類主要的儀式,包括Mapulaho(小米開墾祭)、Igbinagan(小米播種祭)、Inholawan(除草祭)、Sodaan(收穫祭)、Andagaan(入倉祭)、Malahodaigian(打耳祭)、Lapasipasan(祓禳祭)等。(南投縣縣政府原住民行政局輔導課全課長提供)
布農族-傳說與祭典
布農族-傳說與祭典

布農族;生命儀禮與歲時祭儀。前者包括(M)Indohdohan(嬰兒節)或Masuhaulus(戴項鍊祭)、Magalavan(Mangaul)(小孩成長禮)、Mapasila(婚禮)、Mahabean(葬禮)等。歲時祭儀是另一類主要的儀式,包括Mapulaho(小米開墾祭)、Igbinagan(小米播種祭)、Inholawan(除草祭)、Sodaan(收穫祭)、Andagaan(入倉祭)、Malahodaigian(打耳祭)、Lapasipasan(祓禳祭)等。〈南投縣原住民行政局輔導課全秋雄課長提供〉
布農族-八部合音
布農族-八部合音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rosphil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