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五營與外五營 |
基本上,五營有內營(內五營)和外營(外五營)之分。依神論,凡曾受帝亡封敕封的正神,如關帝、媽祖、保生大帝與諸姓王爺等等,皆設外五營;一般非命厲神,如萬善爺、大眾爺等等,則只設內營或皆不設。依廟論,庄廟皆設內外營,私廟〈壇〉僅設內營,元廟級〈人群廟〉的大廟則完全不設,如北門南鯤廟、北港朝天宮等等。依地論,鄉間廟宇大多設內外營,都會或市集廟宇則受地形限制多不設外營。 | |
內外營可謂主祀神明的近衛軍,負責廟壇本部的安全防務,通常以「神位」、「大令」、「五營旗」、和「五營頭〈首〉」為象徵物,多設於外殿供桌左方或右方,亦有安設於內殿或側殿者。 |
|
以涵管為基座 , 的士丘型五營 屬露天式的怖防設施。 | |
所謂「大令」是一枝三角尖頂的長方木牌,上繪龍(蟒)圖,或套上刺繡龍圖外套,上書主神尊稱,有如「王令」,象徵主神,一般都插立於「營斗」中央。 「五營旗」亦稱「五方旗」或「頭營旗」,是一五營五色設立的三角旗幟,各期皆載明該營的元帥(聖者/將軍)、番號、軍馬或兵員數目,可視為營旗或令旗,通常一方位插於「營斗」四週。 「五營頭(首)」亦是依五營五色而設的小木頭像,一般都有頭無身(人首鎗身),講究者則著以布袋戲裝,通常一字排開,排列於五營旗的前方,一有令置插放者。
| |
「神位」、「大令」、「五營旗」和「五營頭(首)」4種內五營構件,各地配置不一,有四種齊備者,有中兩種、三種搭配者,亦有單一種安設者,其組合方式即: | |
|
--神位、大令、五營旗、五營 頭。 --神位、大令、五營旗。 --神位、大令、五營頭。 --神位、五營旗、五營頭。 --大令、五營旗、五營頭。--大令、五營旗。 --神位、五營頭。 --五營旗、五營頭。--神位。 --大令。 --五營旗。 --五營頭。 |
小祠式的營厝仔, 廣為新建廟宇所採用。 | |
此外,另有「五寶」,及七星劍、鯊魚劍、銅棍、樂府和刺球等五樣法器,亦與內五營四種象徵物結合,其中以七星劍最為多見:「五寶」之所以用於內五營,主要是法師或童乩用以調營遣將之象徵。 | |
「五營旗」不但是內五營的主要象徵物,表示「五營兵馬在此」,同時也是法師或童乩調營遣將的作法信物,通常與「五寶」搭配使用。這些象徵物,各地各廟皆視為「神體」奉祀,晨昏上香、敬茶,每月固定舉行「賞兵」〈犒賞〉,犒賞五營兵馬,平時則安放「馬草水」敬祀。 | |
外五營是以庄廟為中心,分佈於庄頭五方的營寨,各地稱法不一,大致有:營頭、營頭仔、營厝仔、營頭厝仔、營寮仔、營頭寮仔、兵將寮等等多種,總兵31萬,另有軍馬3萬1千,為庄頭的防衛部隊。其營寨位置,多選擇五方要道的出入口、交叉口、轉彎處或置高點安設,互為犄角,以使邪魔惡煞不得其門而入:其中,中營通常安設於庄廟前後或庄廟中央,亦有安設於廟內,或根本不安設,而以內五營代替者。 |
外五營可分為外型和象徵物來說明。 |
在外形〈外貌建築〉方面,可分為4大類: | |||
(一)、露天式─完全沒有硬體建築物,再細分3種: | |||
1. | 簡單型─無任何屏帳,只在營插放令旗或竹符。 | ||
2. | 圈圈型─以鐵皮、涵管或砌水泥作簡易基座圈圈保護。 | ||
3. | 土丘型─以天然高地或人工土丘作為營位監有外圍磚牆花台者,以防泥土流失。 | ||
〈二〉、神龕式─ | |||
用磚塊或水泥砌成小神龕,形如厝型,小者不過膝,最高也不到胸部,有鐵皮、磚砌、模型〈水泥模灌〉等多種;台灣民間五營造形,以這類樣式的最多。 | |||
〈三〉、小祠式─ | |||
以磚瓦營造,如同蓋小廟一樣,不但高度都在成人以上,而且造型、建材也較講究,磨石子、貼瓷磚、琉璃瓦、設門聯為常見做法;近年來新蓋大廟所建的五營,多已朝此發展。 | |||
〈四〉、寶塔式─ | |||
磚造磨石子或水泥高塔,最多有9層,塔頂通常會加祀石雕虎爺鎮守。 | |||
在象徵物方面,至少有13類,可單一奉祀,亦有多樣齊祀: | |||
(一)、神位─書寫營稱、主帥,有直接寫於璧上ˋ有以壓克力製作者。 | |||
(二)、令其有三角令旗和烏令旗、黃令旗等3種,前者如同內營令旗,通常多單支,總營則安放5支〈五營旗 〉;後者有三角形和四方形兩種,烏令旗稱「昭軍旗」,黃令旗稱「五營旗」,多用於廟前總營或副營。 | |||
(三)、大令一同前述內五營大令,多立於營斗或木加上,上書營稱、主帥和兵馬數。 | |||
(四)、五營頭一即五營首,如前述,多用於總營。 | |||
(五)、竹符一即「青竹符」,青竹府是台灣常用民間避邪器物,通常為約兩尺高竹節,有整支竹節、剖半竹節、削平一面和削成竹片等多種,上書營稱、主帥和兵馬數,或僅畫符「鎮罡」;竹頭部位多包金紙符,紅布或五色布。竹符是外五營最多ㄉ一種,一般是一營一支竹符但亦用3支和5支,3支者有祀神各自所敕(3神)和同一神明敕令3支等兩種,後者多為總管所安設,代表五營。 | |||
(六)、瓦符於紅瓦上畫五營府咒,此以澎湖最多見。 | |||
(七)、石符一在石頭、石碑上書寫或刻寫五營符咒,亦多見於澎湖;另有結合「石敢當」安設者。 | |||
(八)、黎頭─即「黎頭符」,於牛黎鐵片上畫符安設,多搭配其他象徵物使用。 | |||
(九)、金紙符在金紙上書寫五營符咒或主神神稱,或僅有敕符墨跡,此最簡單者。 | |||
(十)、畫像─於營厝仔正面內牆彩繪五營元帥或兵馬。 | |||
(十一)、塑像─有竹架紙糊、木刻、石雕等多種,塑造各營元帥,軍馬或馬軍爺(馬扶),或另増涼傘,有分開塑造者,亦有一體成型者;其中,木刻者以近似一般神像金身。 | |||
(十二)、竹篩─即米篩,繪有太極八卦、七星等符籙,通常用於「副營」。 | |||
(十三)、壺碗一烘爐於營厝仔或營位前増置壺、碗或烘爐,此為給予五營兵將「炊事」之用,有些地方視作「祭(制)煞」法器。 |
水泥模灌的神龕式營厝仔, 越來越流行 ,主因是方便。 | 竹符與瓦符並用 ,多見於澎湖 :此為北門鄉 「新圍仔」北營。 | 寶塔式的營厝仔, 搭頂通常加祀猛虎鎮守。 |
大體上,「敕符」安營由庄廟主神掛名行之,通常是一營一令(符),但也有一營數令(符)者,此即表示庄廟各神各自「放營」;有些市集(市區)受限於地形,通常會把五營集中安置,稱「總管」;地點以廟(壇)前為最多。 另外,在五營之外,也有在其外圍增設副營的,其象徵物以竹符、烏令、竹篩〈米篩〉和令旗最多見,目的在增強庄頭的防禦能力。 | ||
營厝內牆彩繪五營元帥及其兵馬。 | 石雕塑像最為少見,此為澎湖白沙鄉講美村的南營蕭將軍。 | |
竹架紙糊的五營元帥及其軍馬。 | 增置壺、碗、烘爐者,是給予五營兵將「炊事」之用 |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