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物名稱: 三官大帝--天官
來源: 中國大陸
材質:
尺寸: 34.1 cm x 80.6 cm x 0.05 cm
年代: 清代
說明:
三官大帝為天官、地官和水官。中國上古就有祭天、祭地和祭水的禮儀,《儀禮‧覲禮》稱:「祭天燔柴,祭山丘陵升,祭川沉,祭地瘞」。上古祭祀天地水是皇帝的權利,庶民百姓只能祭祖。東漢時,張陵創立天師道,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,上「三官手書」作為道教徒請禱治病的方法。《三國志‧張魯傳》注引《典略》:「請禱之法,書病人姓名,說服罪之意,作三通,其一上之天,著山上;其一埋之地,其一沉之水,謂之「三官手書」。」南北朝時天地水三官和上中下三元合二為一。唐代轉型後,歷經變遷,人們對三官的來歷逐漸出現許多不同的說法,而民間流傳較廣泛的是《重增搜神記》、《三教源流搜神大全》中記載的神話故事,說三官是由真仙之骨所化生的陳子檮與龍王三女所生。

據《道藏》收錄之《三官燈儀》所載,可知三官功能:「真都元陽,紫微宮主,自然大聖,賜福天官,統攝天界,役使鬼神,保天長存。中元赦罪,主帝元君,靈真大聖,社稷之神,滋生萬物,長養下民,袪除妖怪,保安家國,內外安寧。下元解厄,金闕洞陰大帝水君,清冷之神,驅雷逐電,海晏青河。」道教多以「三官」連稱,如「三官鼓筆」、「三官考召」、「三官書過」、「三官不錄」等,職責與功用演變為「考核善惡,司人功過,鼓筆簿錄,列言上天。」另《靈寶領教濟度金書》卷三記載以三官為題的儀式:「三官醮」、「三官醮筵」、「三官幕」、「送天官頌,送地官頌、送水官頌」等。天地水三官以正月十五日、七月十五日和十月十五日為神誕之日,道教徒都進廟燒香奉祀,或建金籙、黃籙道場,以祈福消災。
 

◎世界宗教博物館典藏文物

出處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
    erosphil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